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 > 正文

如何印象蜀道(介绍蜀道)

如何印象蜀道(介绍蜀道)

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”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? 1、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,自秦入蜀的线索,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,以展示蜀道之难。从“噫吁嚱”到“然后天梯石...

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”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?

1、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,自秦入蜀的线索,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,以展示蜀道之难。从“噫吁嚱”到“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”为一个段落。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,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,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。

2、借景抒情:古木荒凉、鸟声悲凄(悲鸟号古木,子规啼夜月)--使人闻声失色,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,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。

3、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蜀道之险峻,以此体现出了在蜀道上跋涉之艰辛。

4、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。“百步九折萦岩峦(释义: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)”中的“百”和“九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,难以行走。

5、自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至全篇结束,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,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。如果说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是夸饰山峰之高,“枯松倒挂倚绝壁”则是衬托绝壁之险。

6、“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”出自唐·李白的《蜀道难》。原句的意思是: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;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。《蜀道难》是李白的代表作。

如何评价李白的《蜀道难》?

1、将《六国论》改写成散文 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。”“已将书剑许明时!” 青年李白,你胸怀壮志,别匡山,下渝州,穿越三峡,冲出蜀地万道青山的围困,船出荆门,眼前豁然敞亮,景象猛然开阔。

2、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,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,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。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,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咏叹反复出现,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。

3、奔放、雄浑的诗风: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 *** ,他的语言奔放、大气,气魄宏大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。

为什么李白都在感叹蜀道,四川路真的很难走吗?

1、古蜀道让李白都发出哀叹,特别的难,难于上青天,当地的地势比较险峻,而且交通也不便利,导致与外界失去交通。

2、李白《蜀道难》诗里描写四川的路难走到难于上青天,但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。

3、因为自古以来秦、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,由秦入蜀,太白峰首当其冲,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。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,是关中一带的更高峰。

4、蜀地指现在的四川盆地,因为四川周围是山,所以通往外面世界的路很崎岖,很难走。

5、可以说蜀道之难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,对于古人而言。对于我们现代人,可能有一些胆小的人至今也不敢去走蜀道。所以说李白说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,是有一定的根据的,蜀道的难不去亲身体会真的无法体会到。

6、李白的蜀道难是在东北,而真正的蜀道难是在四川西部,从北到西南。横断山脉的这一部分被大渡河、雅砻江、金沙江、南昌江和怒江截断。被截断后,各山脉的地形和高度都不一样。

最新文章